招行真正受益于中国城市化进程
零售之王正式告别田惠宇时代。田惠
康德说,代招“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永远让我们心怀敬畏,行何一是田惠头顶灿烂的星空,二是代招内心崇高的道德律。”
从招行发展历程看,行何从马蔚华时代至今牢牢坚守了主攻零售的田惠内涵,通过继承和发展,代招演进出了更高阶层的行何零售之王。其中既有不变的田惠战略坚守,也有变的代招形态升级。
马蔚华时代的行何招行零售战略异常成功,而田惠宇更有新的田惠内涵。如果放置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招画卷中,招行可能是行何银行中受益于城市化进程最深的一家银行。
2013年的秋天,业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,多家知名银行在市场中构建各自的护城河。其中,招行零售、民生民营小微、兴业同业成为当时三面大旗。
如今同业之王随风而去,民生更是遭遇大面积不良的挑战,模式遭诟病,一蹶不振。
零售之王第三任行长田惠宇也正式告别。留给新招行行长既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无限的成长空间,同时更有诸多挑战。
田氏时代十倍招行
对于招行周一是一个重要时刻。
18日,招行于当日下午3点左右召开会议宣布:招行行长田惠宇另有任用,暂由该行常务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、董事会秘书王良主持工作。至于另有任用是什么含义,不得而知。据说有三种。
田惠宇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。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历任上海市分行副行长,深圳市分行主要负责人、深圳市分行行长;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任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兼北京市分行主要负责人、行长。2013年9月起正式担任招行行长。
因此,田惠宇在招行担任行长已经有9年之久。
昨日做了个数据大吃一惊。从数据看,招行在这九年中,招行股价从10.70元大涨300%至43.39元,考虑复权空间近十倍。这应该是招商银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涨势了。
此次田行长离任影响大吗?招行长牛之势会否戛然而止。其实很难判断。但是我们有个客观的观点。
招行成功背后的三大机制
上市银行中,招行是个特立独行品种,不仅仅是业绩稳健,同时更是中国银行业一面转型的旗帜。
招行之所以成为市场中NO.1的银行绝非偶然。
不考虑四大行吗?其实如果从RORWA角度看,招行不仅超过了国内一些大行,近些年绝对可以比肩国际一流大行。
从各大指数编制看,毫无疑问招商银行是茅台之后,市场中最闪亮的公司。
招行成功的核心因素是深圳人敢闯敢拼,勇于思考的拓荒精神。印象最深的是,2000年后,银行普遍实施多通道排队方式,这意味着如果站错队,基本浪费很长时间,毫无公平效率可言。招商银行率先启用了单通道排队模式。如今看来也有问题,不过当时备受好评。
马蔚华担任行长后,提出了零售银行的概念。以“对公为美”的时代,这毫无疑问是一次理念上的革命,也是对于市场最朴素的认知。招商银行此后开启了零售转型,零售业务、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不断增长;信用卡、财富管理、私人银行、手机银行等业务创新不断。
这个时代马蔚华将招行牢牢定位于城市白领银行,开发了针对白领人士的各种服务。这也恰逢中国城市化转型。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,居民财富扩容,城市白领相关金融需求增多。
这一战略定位也让招行站上了时代风口,至今未有改变。
同时,招商局的管理架构也十分奇特。招商局作为国内超级的央企其管理机制灵活,保障了招商银行可以较为平稳地务实发展,低调成长。
招行成立至今已经35年,但仅有三任行长。这在其他股份制银行,甚至任何银行中很难有复制。
其中第二任行长马蔚华2001年4月履新,任职12年,至2013年5月30日离任。而田惠宇任职至今亦有9年光阴。
需要提示的是,即便在建行田惠宇亦是后备干部。
这也保障了两位行长可以将自己的1.0和2.0版本的改革计划推行到底。同时也保障了招行中层管理层的稳定。
比较而言,大家可以看看工行、建行等国有大行高管走马灯似的轮换。
招行薪酬体系也是最为市场化的。田惠宇薪酬近500万元。董事长吕家进不足100万,行长陶以平也就是百万出头。薪酬体系与和相近。
招商局特有的管理体系,让招行并未承担太多类似国有大行的责任,一心谋发展。
改革的基因、战略领先的定位、良好的机制让招行起步就与众不同。
零售之王的演进模式
“田惠宇”时代的招行融资不多,真正实现了内生性增长。银行发展模式成功从马蔚华的1.0过渡到2.0模式。
1.0模式就是传统强周期模式,往往需要大资本金消耗才可以实现资产大幅增长。资产规模的扩张带动营收的增长,从而带动利润的增长。在这种发展模式下,无论是资产和负债规模,乃至净息差和资产质量都与经济周期高度正相关,呈现出强周期性特点。
田惠宇率先提出了轻资产的2.0银行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主动降低规模扩张的速度,更多地在业务定位、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上寻求红利。2014年以来,招行无股权融资,而且ROE一直保持在15%以上,每股收益基本同步于利润的增长,每年现金分红保持在30%以上。(这可能是竞争对手纷纷出局,公司重新审视了自我定位的原因)
不少“大V”对此推崇备至,当然招行也是金融市场的宠儿。想想也是,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永动机模式多好!
今年招行再度提出了银行3.0模式,也即是“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+数字化的运营模式+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”。这个模式更突出对于核心资源的掌控,既有庞大理财需求的客户资金,又拥有不限于招行的理财产品池。招行又在试图掌控财富管理的新赛道。
截至目前,招行零售业务模式是行业标杆,而财富管理则为公司又有所加成。年报数据显示,去年公司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58.41 亿元,同比增长29 %。代理基金收入123.15亿元,同比增长36.20%,代理保险收入82.15亿元,同比增长42.80%;代理信托计划收入75.42亿元,同比下降 1.10%;代销理财收入62.92亿元同比增长53.69%,主要是得益于招银理财产品优势的扩大、开放的平台建设及产品组织,零售理财销售 规模增长较好。
招商银行收入结构看,净利息收入占比60%,而非利息收入40%,大体这个比例。
田惠宇在最新年报中表示,“这也是最接近我们理想中轻型银行的模样。”
不过,随着田惠宇的离任,招行3.0版本能否执行是个未知数。证券市场显然有点谨慎。
未来的时代风口
纵观招行历史,其成功在于抓住了数次历史风口,才奠定了今日零售之王的江湖地位。
招行最早在1995年推出了一卡通业务,这一个个人基本账户,将银行活期和定期账户合并在一个卡中,这在当时可谓是一项壮举。
在那个年代,是存折的时代,定期和活期分数不同的账户,十分麻烦。2000年时代,招行又推出了代发工资卡等业务,这是中国银行业电子化起点。受益于此,招行延续了这一传统,获得了相当市场份额的基础账户客户。
从报表中可以看出,招行活期存款占比之多,利率之低令人咂舌。如果交行也能达到这样揽储能力,股价至少翻两番。
此后招行又重点开发了信用卡系统,将零售业务急速放大,最终成为零售之王。
整体看,招行的成功与中国城镇化密不可分,这也是其最强宏观逻辑。
早在马蔚华履新之初,便确立了服务城市白领的定位,其产品设计和服务均以此展开。恰恰是基于如此定位,让招行彻底分享了中国城市化红利。
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4%,未来成长空间在哪里?
对于招行而言,下一任行长未来仍会选择零售为战略重心,毕竟公司经历了长期投入,已经形成了行业优势。此前以对公业务见长的建行新星田惠宇也并未改变这点。
因此,招行零售战略很难改变,期待下一任行长将之战略发扬光大。不过,同样做零售业务是否能够精进也有变数。
对公方面,一直不是招行强势项目,尽管很优秀,但至少在规模上进展缓慢。作为目前资产规模9万亿元招行而言,距离国有大行距离很近,是否会担任更重要角色?近期招行成功获得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,与国有六大行并列,似乎呈现出了这个趋势。要知道角色重要,其责任更大,并非可以一味选择擅长项目。国有大行在某些高不良区域必须投入资源的,而其他行笑笑而过。
此前我们对于招行的担忧源自科技的进步。招行快速发展与科技巨头的发展受限也有一定关系。从招行3.0版本的进化路径看,似乎很清晰地指向了科技推动生态协同。但感觉似乎并未有确立此前蚂蚁那样巨大领先优势。目前留给了招行一个巩固优势的时间窗口。
整体看,招行无论客户还是盈利模式都是坚固的基础的,但未来还是有一定变数的。最重要的是,随着城市化进程减缓,是否还能实现高速成长,时代会选择怎样的金融机构,财富管理是否一马平川?
(西塔金融)